HTC Vive Eagle破局AI眼镜市场,谷歌代工之争引行业聚焦 – DC网-元宇宙&AI信息与产业服务

[ad_1]
🤖
当生成式AI与AR/VR技术碰撞,AI眼镜正从概念走向现实,成为科技行业新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近期,HTC发布的首款AI眼镜Vive Eagle以多项技术突破搅动市场,而谷歌自研AI眼镜的代工悬念,则让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更添变数,行业加速发展的信号愈发清晰。
作为全球首款采用开放式AI架构的品牌穿戴设备,Vive Eagle的亮相颇具颠覆性。其不仅支持中文语音控制,精准贴合中文用户的使用习惯,更关键的是,通过与谷歌Gemini、OpenAI GPT等主流大型语言模型的无缝对接,用户能获得“千人千面”的AI助手体验——在通勤途中,它可根据用户阅读偏好推送行业资讯;在工作场景,能实时梳理会议纪要并生成待办清单;在生活场景,还能基于用户口味推荐餐厅、规划旅行路线。这种高度个性化的服务,正是AI眼镜区别于传统穿戴设备的核心竞争力。
HTC对AI眼镜的布局远不止于单一产品。2025年8月21日,HTC资深副总裁黄昭颖公开表示,公司将通过持续的软件更新,为Vive Eagle拓展更多AI功能与应用场景。在他看来,当前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,叠加成熟的AR/VR、云计算及边缘计算技术,正打破传统人机交互的边界,为AI眼镜的普及奠定基础。“智能手机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,智能手表让健康管理更便捷,而AI眼镜将成为下一个关键移动设备,重构人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方式。”黄昭颖的判断,背后是强劲的行业数据支撑。据其透露,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210%,2025年预计增长60%,到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60%,市场潜力可见一斑。
与HTC的主动出击形成呼应的是,谷歌在AI眼镜领域的动作同样引人关注。据悉,谷歌已完成自研AI眼镜的开发,原型机由广达负责设计,但代工厂商的选择仍未尘埃落定。这一悬念让市场目光聚焦于两家中国台湾企业——广达与HTC。从现有优势来看,广达作为原型机生产者,在技术衔接与生产流程熟悉度上占据先天优势;但HTC也并非毫无机会,其自有桃园工厂生产的Vive Eagle标注“100%中国台湾制造”,而谷歌首款AI眼镜同样计划采用“中国台湾制造”,产地的一致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基础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HTC与谷歌的“旧情”或许会成为此次合作的“加分项”。此前,HTC曾以11亿美元将“Powered by HTC”智能手机部门出售给谷歌,开启了双方的合作历程;近期,HTC又以2.5亿美元向谷歌转让部分AR/VR研发人员及非独占许可专利,进一步深化了技术层面的绑定。有行业分析师指出,这一系列合作不仅让谷歌获得了AR/VR领域的核心技术与人才,也为HTC参与谷歌AI眼镜代工埋下伏笔——毕竟,技术层面的协同性,能大幅降低代工生产中的磨合成本。
不过,HTC能否拿下订单,仍需面对现实考量。一方面,代工制造已不再是HTC的核心业务,若仅通过一次性交易获取短期收益(如此前的智能手机部门出售),未必符合其长期战略规划;另一方面,尽管Vive Eagle的生产证明了HTC的产能,但谷歌对代工厂商的选择,还将考量成本控制、产能稳定性等多重因素。对HTC而言,若能成功承接谷歌订单,不仅能提升桃园工厂的产能利用率,更能借助谷歌的品牌影响力,进一步巩固自身在AI眼镜产业链中的地位,这无疑是一笔“双赢”的潜在合作。
如今,AI眼镜市场正处于“技术突破—需求释放—行业扩张”的良性循环中。HTC凭借Vive Eagle在技术与产品端抢占先机,谷歌的入局则将加速行业标准的形成与市场教育的推进。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赛道,技术迭代速度加快,AI眼镜有望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“标配”。而谷歌代工厂商的最终选择、HTC的战略取舍,都将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,值得持续关注。